废物分析全部过 100 目筛备用
(2)全量消解
粘稠状的固体污泥样品准确称量 10.00g(m1,精确 至 0.01g),废物分析自然风干,不对比再次称重(m2,同前精确至 0.01g),处理测试 风干后称取 m2 的固体质量为 4.68g,研磨,废物分析全部过 100 目筛备用。不对比
微波消解:称取 0.2000g(精确到 0.0001g)已研 磨的同前样品,加入 6mL 盐酸、处理测试2mL 硝酸,固体拧紧盖子,废物分析放 入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消解条件见表 1)。不对比 微波消 解程序结束后,同前旋开盖子,处理测试置于通风橱内的控温电热消解器上,180℃驱酸,至溶液体积小 1mL;将溶 液转移入 50mL 容量瓶中,加入 5mL 硫脲-抗坏血 酸,用 5%HCl 溶液定容,即得到待测汞溶液。 移取 10.00mL 汞的待测溶液于 50ml 容量瓶中, 加入 5mL 硫脲-抗坏血酸, 用 5%HCl 溶液定容, 置于 50℃水浴锅中恒温 30min,即得到待测砷溶液。
王水浴消解:称取 0.2000g(精确到 0.0001g)已 研磨的样品于 50ml 具塞比色管中, 加入 10mL 王 水(1:1),加塞后摇匀,于沸水浴中消解 2h,取出冷 却,用 5%HCl 溶液定容,即得到待测汞溶液。 移取 10.00mL 汞的待测溶液于 50ml 容量瓶中, 加入 5mL 硫脲-抗坏血酸, 用 5%HCl 溶液定容, 置于 50℃水浴锅中恒温 30min,即得到待测砷溶液。
2.4 标准溶液的配置 本实验中采用仪器自动稀释配置不系列的浓 度 , 设 置 汞 含 量 为 0.100、0.200、0.400、0.800、 1.000μg/L 的标准系列; 设置砷含量为 1.00、2.00、 4.00、8.00、10.00μg/L 的标准系列,测定不同五个浓 度对应的荧光强度值。
2.5 仪器条件
使用 AFS-933 原子荧光光度仪测定砷, 其测 试条件见表 2。
2.6 分析测定
开机,开载气,点火(原子化器炉丝),设置仪器 运行的最佳参数,建立新文件数据,仪器预热。 在 样品自动进样器中分别装入标准溶液和待测溶 液,仪器需预热 1h。 预热完成后分别测定标准曲线和样品的荧光值,测定后计算和分析数据结果。
参考:环境研究与监测2020年3月
相关链接:硫脲,砷,原子
【废物分析全部过 100 目筛备用】相关文章:
- 1支撑112分贝大年夜音量输出战真三防,借设备7000mAh电池战七彩吸吸灯,代价千元级
- 2玻璃瓶是怎么制作的 什么是真空旋盖机,行业资讯
- 3超声辅助苦荞中蛋白和黄酮的同步提取工艺(一)
- 4玻璃市场发展趋势,市场研究
- 5哄睡文本感动听心的表情漫笔2024年3月29日
- 6皂角刺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二)
- 7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9种水溶性添加剂的研究(二)
- 8有机磷中毒样品的气相色谱
- 9是仄板,也是电脑!复兴两开一5G云电脑线上周齐开卖 -
- 10怎样在玻璃杯子上刻字 玻璃茶杯该怎么选,行业资讯
- 11南湖菱护色工艺研究(三)
- 12微晶石与微晶玻璃有什么区别 微晶石的分类及区别,行业资讯
- 13基于下通沉浸式家庭联网仄台挨制 中国联通智能路由器VS017正式上市 -
-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9种水溶性添加剂的研究(一)
- 15华中会议召开,提振市场信心!,行业资讯
- 16夹层玻璃生产工艺流程,你知道吗?,行业资讯
- 17净慈寺供甚么最灵 净慈寺是皇家寺院吗
- 18玻璃熔窑电熔锆刚玉砖使用中的5大注意事项,行业资讯
- 1网上保险和实体店保险有说的吗
- 2怎样切割特厚的玻璃 怎样手动切割玻璃,行业资讯
- 3硅酸盐和磷酸盐玻璃区别 玻璃的主要材料有哪几种,行业资讯
- 4基于血清药物化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二)
- 5wwdc2020直播回放 苹果开辟者大年夜会视频直播齐程回放没有雅看
- 6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二)
- 7玻璃真空吊具的优势特点 真空吊具吸盘特点的介绍,行业资讯
- 8什么是玻璃管 玻璃熔窑的类型,行业资讯
- 9《名侦探柯南》新电影日本首周末票房创系列新高
- 10玻璃杯含铅吗 哪种玻璃材料含铅,行业资讯
- 11钙类食品添加剂滴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2光伏减反玻璃简介及其标准,行业资讯
- 13中国物流办事品牌指数陈述:京东物流初次登上综开排止榜榜尾
- 14有机磷中毒样品的气相色谱
- 15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9种水溶性添加剂的研究(二)
- 16老房子阳台能够装落地玻璃吗 落地玻璃窗怎么节能,行业资讯
- 17华为血缘减持,6000毫安电池号称一周两充,直降400元成千元机
- 18酶辅助超声提取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工艺研究(三)